德国央行(Bundebank)政策委员Joachim Nagel博士在该行举办的一次会议上着重分析了人民币当前所经历的发展,并对中国货币的未来做出展望,他认为,人民币具备潜在的储备货币资质
来源:德国央行 fx168制表
潜在的储备货币角色
Joachim Nagel在法兰克福工商会的一次论坛上指出,中国人民币正走在成为未来全球储备货币的道路上,这源自于人民币可兑换过程的推进。
他强调,尽管美元是中国贸易结算最为普遍采用的货币,但人民币的低位在过去数年内显著提升,他引用了SWIFT的统计数据——在2010年至2012年之间,以人民币结算的比率从几乎为零升至约12%,该数字注定还将继续上升。但从这一点看,人民币已经达到了贸易货币的地位。
德国马克历史轨迹的平行线
Nagal把中国崛起的重要性与德国经济在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奇迹作类比,同时也比较了人民币和德国马克的处境。他解释说,受益于德国经济的复苏,德国当时累积了大规模的外汇储备,之后德国马克也赢得了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地位。
他预计,“如果进入市场的门槛进一步自由化,人民币肯定也有相似的长期前景。Nagel引述了苏格兰皇家银行对储备管理者的调查报告来支持他的观点。该调查显示,14%的储备管理者已经投资了人民币,37%的受访者考虑在未来5-10年投资人民币。”
Nagel认为,人民币现在正从贸易货币转型为投资货币:现在进出中国的直接投资已成为可能,组合化投资将依然井然有序,预计该领域还将出现长足进步。
Nagel指出,“与德国马克的情况相比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生的更为循序渐进,国际化进程可能会受到各种重大事件的影响。”他还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的崩溃和上世纪90年代初,欧洲货币体系发生的危机。
人民币金融在法兰克福
Nagel注意到,“鉴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加,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看起来是姗姗来迟的。”
他解释说,中国政府决定在海外部署人民币交易中心,这使中国有能力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货币,这同时又保护了中国国内的金融系统。香港现在大约占了80%的人民币清算份额,至今仍是最重要的人民币交易中心,而从2012年中起,伦敦和新加坡分别占了4%的人民币交易份额。Nagel补充道,市场的扩张已经导致其它人民币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变得日益重要。
Nagel对法兰克福努力争取成为人民币交易中心表示欢迎,并称之为走向资本自由流动正确方向的重要一步。“中国和德国经济的高层次互动,凸显了更为主动进行人民币交易的必要性,甚至可能可以把德国打造为人民币交易的枢纽。”
(责任编辑:DF112)